社会测量中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既可能是类的差异,也可能是量的区分,既可能是连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断性的,因而,具有不同的测量层次和标准。
现在常用的是美国学者史蒂文斯在1951年创立的测量层次分类法,即测量层次(level of measurement)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等四个层次,它们是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测量,它们测量所对应的变量依次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在调查中获得的观测数据也可依次称为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有时会将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统称为数值型变量,将定距变量数据和定比变量数据统称为数值型数据。
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也被称为等距测量,是指可以用数量表达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等级差距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测量。定距测量既能够区分测量属性为不同的类别和不同的等级,也可以确定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通常假定定距测量的每两个相邻等级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举例来说:如果给予某个属性的类别 a 、 b 、 c 、 d 、 e 测量结果为1、2、3、4、5,并且假定它们是具有等距意义的,那么 a 到 c 的间隔为3-1=2, c 到 d 的间隔为4-3=1,把这两个间隔相加,即2+1=3,就等于 a 到 d 的间隔,即4-1=3。
定距测量中的数值0是没有绝对意义的,也就是说0并不意味着“没有”,通常只是人为规定在某种条件下的取值为0而已。定序测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却不能做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