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籍文献常用的整理方法有哪些?

2024年1月5日16:16:19古医籍文献常用的整理方法有哪些?已关闭评论

古医籍文献是中医学重要的信息源,对古医籍的研究,重要的是发掘性、应用性研究。常见的古医籍整理方法如下:

1.点校(proofreading) 是对古医籍点读、校订的简称,亦称校点。它是编辑加工古籍,使其成为可靠的、便于阅读的出版物的基础性工作。一部古籍大多有几种版本,出版者须选用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所谓“较好”是相对的,也会有刊刻错误或被刻书人妄改的地方。为了使古籍可靠、正确,就需要校订。校订一般分内校和外校。内校是据原书上下文义加以订正;外校则参考其他版本或材料,比较审定。

2.训释(annotation) 指训诂和注释。古医籍文献的训释,指对古医籍文献语言文字和医药义理的训诂和注释。训诂以语义诠释为主;注释包括训词、释义、析句、注音、辨字、校勘、句读、呈现修辞、考校典章制度等。训诂与注释的含义不同,但相互为用,均欲通过对古医籍文献的语言文字和医学义理解释阐发,以使读者准确领悟原文主旨。

3.笺正 笺是训释的一种形式,一般既注正文,也注前人之注,凡言正者,常有对某种学说或前人说解进行议论订正之义。如明代张介宾的《本草正》,除对药物性味、功用、配伍、禁忌、制法等加以阐释外,还对前人的错误论述加以订正。

4.今译 是逐字逐句将古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以利于古医籍的普及。但今译又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确,要做到信、达、雅,难度很大。今译需要以注作为基础,提高今译的质量。今译将成为现代普及的古医籍整理形式之一。

5.辑佚 佚,通“逸”,即散失之意;佚书,也称“逸书”,泛指已经散失的书。有许多古医籍虽然已经散失,但并不是无迹可寻。有些佚书的内容曾被同时代或后代的古籍抄录、印证和整理,有的甚至还保留了原书的体例或目录,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字,文献学上称为佚文。辑佚,也称“辑逸”,是集录散佚的有关资料。作为文献整理工作的一部分,辑佚指根据现存文献中存留的各种佚文,通过搜集摘录、考校整理、汇编等工作,使佚书全书或部分复原。

6.汇编(assembly) 把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资料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编撰,以供阅读或翻检的资料性参考书,称汇编,是古医籍整理、结集的一种新形式。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