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论对象主要由补充、存储和需求三部分组成,三环节紧密相连并套用于现实之中的运行系统,由于其是以存储为中心环节,所以称为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的运行是通过人们的需求使库存货物数量减少,从而对存储量带来影响,造成货物的输出;并由于存储量的减少,对库存货物进行补充,造成存储的输入。存储相当于系统中的中转站,需求为进行系统运行的自变量,补充为相关的因变量。
补充有内部生产与外部订购(采购)两种方式,内部生产并无特定的时间要求,而外部订购在有些情况下,从订货到交货会有一定的滞留时间,简称时滞。由于时滞确定性和随机性影响,为使存货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补充,必须提前一定时间进行补货,提前的这段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根据确定性与随机性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若为确定性的关系,提前期取时滞;若为随机性的关系,提前期取时滞的期望。
存储的某种货物简称为存储,存储随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盘点数量的变化称为存储状态。存储状态随着需求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小,随着补充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
需求有多种形式:间断与连续,例如顾客对于时令商品的间断需求与日常商品的连续需求;均匀(线性)与不均匀(非线性),例如工厂流水线均匀需求与城市对电力的不均匀需求;确定性与随机性,生产活动中对于原材料的确定需求与销售活动中对于商品的随机需求,而即使对于随机需求也可以通过大量观察实验、统计规律进行认识。因此无论哪种形式,存储系统的输出特性都可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