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收误差:什么意思、内容特点
根据误差的来源,可以将数据回收现场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成两类,一类是现场工作人员误差,即现场工作人员在操控问卷调查时产生的误差;另一类是被调查者误差,即由被调查者造成的误差。根据误差是否出自相关人员的主观意愿,可进一步将上述两类误差分为故意误差和非故意误差。
1.现场工作人员的故意误差 当数据回收人员故意违反调查者制定的数据回收要求时,就会出现现场工作人员故意误差。
例如:现场调查人员可能因为报酬水平较低、时间较长等原因,谎报被调查者的答案,此时便发生了调查人员欺骗误差;现场调查人员有意通过措辞、声音或形体语言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则出现了诱导被调查者误差。
2.现场工作人员的非故意误差 现场工作人员非故意误差是指现场工作人员犯了错误而不自知,从而导致的误差。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个人特征,如口音、性别、举止行为等;也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理解有误,导致实际操作失误;还可能是因为工作人员疲劳而导致的误差。疲劳可能发生在访问过程中,冗长乏味的调查实施工作可能使工作人员忘记跳转问题、对被调查者失去耐心等。
3.被调查者的故意误差 被调查者的故意误差主要包括被调查者说谎和非回应所带来的误差。被调查者可能出于保护个人隐私、想尽快完成调查等原因说谎。非回应误差是指某些预期访问的被调查者未参与调查,提前终止调查或拒绝回答某些特定的问题所造成的误差。由于公众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调查,以及隐私观念越来越强,非回应误差可能是目前最普遍的被调查者故意误差。
4.被调查者的非故意误差 当被调查者提供了无效答案而自认为提供的是事实时,则出现了被调查者非故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被调查者未能理解问题或没有按要求进行回答,被调查者在没有确切的把握时对答案进行了猜测,或者因为被调查者出现疲劳、注意力减弱、调查过程被打断等问题导致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