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量差的测定:使用相对量差的注意事项
相对量差,即同一类相对指标在两个总体或两个个体间的差异。
相对量差在数学上是不符合理论要求的,因为它们的计算基数是不相同的。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了计算和使用上的方便且误差又相对很小的情况下,在经济界“开创”了“百分点”的计算和使用,也一度为群众和统计界所接受,形成了相对量差这一统计方法。
常见的相对量差有以下几类。
(1)甲-乙,是指甲单位的相对指标与乙单位同类相对指标的差。它可以是两个单位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之差、也可以是两个单位的“结构相对数”、“相关相对数”之差等。
(2)报告期-基期,是指报告期的相对指标与基期同类相对指标的差。它也可以是两个时期的“计划完成百分比”、“结构相对数”、“相关相对数”的差。这类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一般多用于百分数形式之间的相对量差。
使用相对量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不变。如甲地的人口密度为150人/平方千米,乙地的人口密度为100人/平方千米,则两地的人口密度之差为50人/平方千米。
(2)百分数之差称为增减的“百分点”。即是说:“百分点”是用两个“百分数”相减的方法获得的,而“百分数” 是用两个绝对量或平均量相除的方法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