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随机化常常与盲法合用,下面简要介绍随机化编盲的步骤:
(一) 处理编码的产生
盲底编码(blinding code),是用随机化方法写出的受试者所接受处理(试验组或对照组)的随机安排。一般采用文件形式予以肯定。药物按处理编码进行分配包装以后,处理编码又称为盲底。一般情况下,处理编码是按受试者号排列的编码,也可以是按处理排列的受试者编号。见表4-1。
表4-1 随机编码的两种形式
(二) 药品准备
对照组中的安慰剂与所模拟的药物在剂型、外形、气味等方面保持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分。而且,盛装试验药与安慰剂的瓶子、外包装形状也必须是相同的。药物包装好后按处理编码标记,按编码大小顺序排序放好,完成编盲记录并存档。
(三) 药物编盲与盲底保存
上述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人员根据已产生的随机分配表对试验用药物进行分配编码的过程称为药物编盲;随机数、产生随机数的参数及试验用药物编码统称为双盲临床试验的盲底。用于编盲的随机数产生时间应尽量接近于药物分配包装的时间,编盲过程应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和详细的编盲记录,完成编盲后的盲底应一式二份密封,交临床研究负责单位和药物注册申请人分别保存。
(四) 应急信件
从医学伦理学方面考虑,双盲试验应为每一个编盲号设置一份应急信件,信件内容为该编号的受试者所分入的组别及用药情况。应急信件应密封,随相应编号的试验药物发往各临床试验单位并负责保存,非必要时不得拆阅。
(五) 紧急揭盲
在发生紧急情况或患者需要抢救必须知道该患者接受的是何种处理时,由研究人员按试验方案规定的程序拆阅。一旦被拆阅,该编号病例将中止试验。揭盲也有一定的规定:双盲临床试验方案中,当试验组与对照组按1∶1设计时,一般采用两次揭盲法;两次揭盲都由保存盲底的有关人员执行。
数据文件经过盲态审核并认定可靠无误后将被锁定,进行第一次揭盲,此次揭盲只列出每个病例所属的处理组别(如A组或B组)而并不标明哪一个为试验组或对照组,交由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输入计算机,与数据文件进行联接后,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完毕和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完成后实施第二次揭盲,明确各组所接受的治疗,即宣布A和B中谁是试验组,谁是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