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值的解释和医学临床意义:
我们会根据系统评价所基于的原始研究设计类型和数据资料类型,选择不同的效应值(effect size),如适用于计数资料的比数比(odds ratio,OR)、危险比(risk ratio,RR)、危险差值(risk difference,RD)、风险比(hazard ratio,HR),以及适用于计量资料的加权均数差值(weight mean difference,WMD)和标准化均数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
在这些效应值中,RR适用于前瞻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perspective cohort study);RD适用于实验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中的队列研究;OR主要适用于回顾性类型的研究;HR适用于生存资料研究。对于计量资料,首选WMD;当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资料时,选择SMD,但结果解释要谨慎。而具体的临床解释见表3-3。
表3-3 各效应值的解读
全面而正确地解释系统评价
对系统评价全面而正确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主要结果的总结:
简单归纳所有重要结局指标的结果,包括有利和不利的结果,并给出重要结局指标的质量评价。
(2)证据的总体完整性和适用性:
明确说明证据的适用人群,重点解释证据在特定环境下不适用的原因:生物学差异、文化差异、对干预措施依从性的差异,探讨应怎样使用干预措施才能获得收益、风险和成本的平衡。
(3)证据质量:
重点从总体上客观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
(4)可能存在的偏倚或局限性:
只要包括检索策略是否全面、是否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的选择和纳入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等方面进行描述。
(5)与其他研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解释:
与原始研究或其他系统评价进行比较,从中寻找相同或不同的结果,解释其可能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