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总体参数是横断面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但是研究结果常常会存在系统误差,又称为偏倚(bias),系统误差属于非抽样误差(non-sampling error)。
它不仅存在于概率抽样研究,而且存在于其他非概率抽样与非全面调查,甚至普查中。偏倚不能像抽样误差那样可以进行估算,也不能通过增加样本含量而得到控制,偏倚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却非常大。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偏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失真。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偏倚是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环节,在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等过程中均应设法控制偏倚。
无应答偏倚
1.无应答偏倚
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没有能够获取入组观察对象的相关信息所产生的偏倚。
2.无应答的形式有两种
(1) 完全无应答:
即入选样本的观察对象因拒绝合作、外出等原因没有接受调查。
(2) 部分无应答:
观察对象因部分调查内容涉及敏感性问题或个人隐私,没有应答部分项目,或者由于调查员的粗心漏掉了某些问题造成无应答。当然,从上述对无应答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无应答存在“有意”与“无意”之分。无意识的无应答可以看作是随机现象,一般不会带来偏倚;有意识的无应答则在减少了有效样本量的同时,造成估计偏倚。无论如何,降低无应答率对减小估计量的偏倚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要求无应答率低于5%。
3.控制方法
降低无应答偏倚十分重要,为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
(1) 科学组织调查工作,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最大限度的预见和解决可能造成无应答的问题。
(2) 多次访问:实践证明,调整访问策略再次或多次对调查对象进行追踪是提高应答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多次访问不仅提高了应答率,同时维护了信息的完整性。
(3) 替换观察对象:该方法不应被滥用,因为处理不当会在降低无应答率同时,产生新的误差。应用时注意对替代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