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建模、数据整合、数据发布和数据监控四个方面。
数据建模
数据建模阶段主要是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创建结构:根据对主数据的设计,在系统中建立主数据的相关结构,包括主数据分类、主数据表和主数据表中的属性信息。
·建立主数据表间的关联关系:如通过自关联和外关联属性建立表和表之间的主从关系。
·建立相应的规则:如编码规则、主数据生成规则、主数据校验规则等。
数据整合
在数据建模之后就可以把所有相关的主数据初始化到主数据管理系统中,这个操作被称为数据整合,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导入:从其他业务系统导入数据到主数据管理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通过文件、ETL、Web Service、API等。数据导入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保持常态的,数据更新也可以自动进行。
·数据清洗、合并:由于主数据在业务系统维护和存储的时候不符合规范,或多个业务系统存储相同的主数据造成错误或重复,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比对、甄别后剔除错误数据,完成对数据的清洗及合并操作。
·数据校验:建立特定的主数据校验规则后,校验系统中的主数据。
数据发布
主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所有主数据只有在发布后才能被查询、使用、共享。数据发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工作流审批:主数据的发布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比如为某类主数据的申报、审批和发布配置工作流。
·数据订阅/分发:发布的主数据同步到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通过系统集成的数据交换工具进行主数据订阅,并根据实时性要求分发到指定的目的地。
·主数据查询/下载/导出:通过系统查询主数据并下载或导出指定的格式。
数据监控
数据监控贯穿整个主数据管理实施过程,但从实施步骤上来讲,它是在建模、整合和发布之后才需要关注的,包括以下内容。
·变更处理: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对主数据的变更进行处理,如主数据的更新、停用等操作,必要时通过工作流进行审批。
·监控预警:建立预警规则,对主数据的某些修改和变更进行监控,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时进行系统预警。
·日志记录:系统会记录主数据建模和主数据维护时的操作日志,包括操作方式、操作数据内容、操作时间、操作人员等,以备日后查询或追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