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需要针对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的逻辑思路
在笔者看来,撰写报告是对整个统计分析过程的总结。所以,不仅要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概述,还要对整个数据的来源、操作目的、操作过程等进行总结。故,笔者认为,撰写报告的逻辑思路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问题提出的背景来源
根据研究的问题来确定研究的方法。所以,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之后的一系列过程。在撰写报告时也需要阐明问题的背景来源。这类似于毕业论文中的研究背景,可以根据问题的大小来决定其篇幅长短。比如,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时,就需要阐述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现状、比例是多少以及企业的经营绩效怎么样。
2.数据的来源
数据是怎么获取的?而后是通过什么工具进行数据整理的?简而言之,数据的来源不仅仅包括原始数据是怎么获取的,还包括最终数据是怎么清洗的。关于数据的清洗过程,可以阐述运用到的专业统计工具,比如常用的Excel、SPSS数据变换的功能等。
3.数据的分析过程
分析过程介绍包括运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重要的操作步骤。撰写者需要对使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简要说明,比如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让读者了解其分析目的;还要对重要的操作步骤流程进行说明。
4.数据分析的结果阐述
这部分主要是对最终的操作结果进行说明,需要结合运用图表和文字,针对不同的结果,文字说明也不一样,比如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
5.结论
结论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的概述,也可以说是对研究目的的总结,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6.对策建议
这部分主要是根据分析结论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拓展所研究的问题的现实意义。
撰写报告的注意事项
1.来源: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
在撰写问题来源的内容时,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或者国家政策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有时候可能需要分析行业的背景。
2.撰写:“质”“量”
在撰写数据分析过程的内容时,要同时注重“质”“量”。也就是说,需要把握文字与图表结合的比例,在“质”上,要熟悉运用到的分析方法以及该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最后得到准确可靠的图表;在“量”上,文字和图表的用量要均衡适度,图表要选择重要的、跟问题相关的,无关紧要的图表可以不要,而文字对图表的描述要生动贴切、有理有据。
3.结论:清晰、与现实结合
在描述结论时,应该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观点要新颖有力,能运用统计分析的角度将分析的结果与问题的现状结合起来。
4.对策:可落地
所给出的对策建议要切合实际,不可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