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与模块化思维的关系
一套完整的用户标签体系所牵动的开发资源不仅是数据挖掘,还有ETL、数据仓库。虽然整体工作的核心在于标签的业务建模,但是其中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如果资源完备,至少还需要两个数据挖掘工程师。就像开发业务报表一样,随时都可能会面对新增业务的需求,也就是新增用户标签。
由于业务需求会随时变化,是不是以后每新增一个标签,都要单独构建一个业务模型呢?如果业务同时提出了很多需求,或者以往的需求有很多要调整的地方,那么你将如何高效地开发新的用户标签呢?如果标签体系越来越多,那么一旦有问题,你将如何快速维护呢?
模块化思维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把一个工程划分成很多独立性的功能模块,对于重构、二次开发和维护的工作,只需要针对具体的模块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模块化思维在用户画像中的优势概括起来是:通过标签体系模型的模块化开发,增加并行度,让整个业务建模流程能够在每个环节同时进行。由于模块化思维具备独立性,而且耦合性不高,能够增加同一个模块的复用性,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