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标关联效度也称效标效度,它反映的是测验分数与外在标准(效标)的相关程度,即测验分数对个体的效标行为表现进行预测的有效性程度。
效标是考查测验效用的外在参照标准。例如,一个机械能力倾向测验,其效标可以是某人成为机械师后的工作表现;对于一个管理能力测验而言,其效标可以是某人将来管理工作的绩效。效标效度往往用于预测性测验,在这种测验中,根据测验分数做出的预测一般用于甄选决策。所以,只有当测验分数确实能够预测所需研究的行为表现时,这种决策才可能是正确的。
效标效度主要考查测验分数与效标的关系。因此,效标效度也可以定义为测验分数与效标的相关程度。效标材料可以在与测验开始实施时间大致相同的时间获得,也可以在测验实施很长时间后获得。根据效标材料的收集时间不同,可以将效标效度进一步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预测效度的效标材料往往是测验结束后隔一段时间才获得的,它反映的是测验分数对任一时间间隔后应试者行为表现的预测程度。预测效度适用于对人员进行选拔、分类和安置的人事测验,这些测验需要对应试者未来的工作绩效进行可靠的预测。
通常用追踪法来评估预测效度,具体可通过长期观察、积累材料,以衡量测验结果对应试者未来表现的预测能力。例如,可以对应试者进行长期观察,获得他们隔一段时间后的工作绩效的情况,然后看测验分数是否正确预测了他们的工作绩效。
同时效度的效标材料可以和测验分数同时收集。有时,同时效度可以替代预测效度,因为当测验施测于已存在有效效标材料的团体中时,就不必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比较。例如,大学生的测验成绩可以与其在学校的功课成绩直接比较,选拔测验的得分也可以与应试者在现在工作中的绩效进行比较。因为同时效度的评估不需要长期追踪,所以应用更为普遍。
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的差异的根源不是收集效标的时间,而在于测验目的的不同。前者多用于诊断现在的状态,后者多预测未来的结果。这种差异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询问方式来说明:
(1)“某人成功了吗?”“某人患病了吗?”
(2)“某人会成功吗?”“某人会患病吗?”
第一类问题属于具有同时效度性质的测验要求回答的问题;第二类问题属于具有预测效度性质的测验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的是未来会发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