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统计工作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式有以下几种。
1.简单随机抽样。
在对总体不分组不排序的情况下,按照一个简单的随机化程序从总体 N 个单位中随机抽取 n 个单位作为样本,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这种抽样方式便是简单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简单、直观、方便,对于小规模抽样调查,其应用较为便捷,如对某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但对于大规模抽样调查,由于样本较为分散,故对实际调查工作的实施带来较大麻烦。如要研究南京市居民生活支出问题,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 1000 户居民进行调查,但由于南京市人口规模极其庞大,这 1000 户居民分散在不同区域空间中,在实际调查中,将花费较大工夫逐一了解,故调查成本较大。
2.类型抽样。
类型抽样又称为分层抽样,是将总体 N 个单位按某种规则或特征划分为 k 个类型,然后从每个类型中各抽取一定比例的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样本类型的单一性问题,使不同类型的样本合理搭配在一起,从而提高抽样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如研究南京市居民对城市机动车限牌问题的看法,就不能只对年青人进行调查,而应当选取不同年龄区间的居民作为调查样本,这样可以兼顾不同群体的看法。再如对南京市基础教育满意度问题进行调查,若过度集中在主城区进行抽样调查,则很难兼顾非主城区居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合理的方式应是从每一区中按人口比例选取样本进行调查。
3.整群抽样。
将总体中的不同单位合并成群,并将不同群予以编号,在抽样时,对群号进行随机抽样,若抽中某一群,则该群内所有单位均作为被调查样本,其他群则被舍弃,这种抽样方式便是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简化了抽样过程,且由于群内各单位通常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或隶属于某一系统,故调查地点较为集中,这样便可节省调查成本,便于实施调查。但这一调查方式的关键是如何对总体进行分群,在操作中,应尽量使每一群包含的单位类型多元化及比例化,使各群在个体构成上大致相同,没有哪个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也即达到“抽到哪个群均能反映总体的构成特征”这一目标,这样便能提高估计的精度。
如对某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可在该校的若干食堂中随机抽取一个食堂作为一个被抽中的群,将该食堂午间就餐的全部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在此抽样中,每个食堂便是一个群,而每一群内的个体构成特征基本类似,故对某一个群的调查即可反映总体的状况。但在该例中,若是按专业划分群就不太合理,因为不同专业具有鲜明的个体特性,如对于某些工科专业而言,学生更偏爱于实验室而非图书馆作为学习场所,倘若在整群抽样中,抽取该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就不太合理了。
4.系统抽样。
在抽样开始实施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作为初始样本,然后按照某种规则依次确定其他样本,直至完成一定量的样本抽取,这种抽样方式称为系统抽样。一般而言,常将规则定为每间隔一定量样本便抽取一个样本,而间隔的样本个数又称为距离,故又称为等距离抽样。
这种抽样方式优点是操作简便,对于随机拦截式调查极为便利,如在新街口做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若只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则在实施中,由于受个人性格偏好影响,样本选取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偏好性,而若采取在初始选中一个样本后,每路过 k 个行人后便确定一个样本,这样便可按照以下顺序依次抽取样本:1,1+k、1+2k,1+3k,…,1+nk。但其缺点是对估计量方差的测算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