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统计表的规则

2022年5月25日17:27:45编制统计表的规则已关闭评论

要使统计表既能正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数量特征,又能使人们易于了解其内容,得出明确的结论,在设计统计表式时,应该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并注意以下几项技术规则:

1.标题简明确切

统计表的各项标题,应该简明确切。总标题要概括反映表中的基本内容,表明资料所属的时间和地区范围。

2.内容简明扼要

统计表的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避免过于庞杂,便于比较和分析。

3.栏目排列合乎逻辑

表内各栏应按合乎逻辑的顺序依次排列并加以编号。主词栏及计量单位栏(需要分别注明不同的计量单位时专设的纵栏)常用(甲)、(乙)等文字编号;宾词指标各栏则用(1)、(2)、(3)等数字编号。如果各栏统计数字之间有一定的计算关系,可以利用数字编号表明其间的关系,例如,(6)=(5)÷(4),表示第(6)栏数字为第(5)栏数字除以第(4)栏数字之商。

4.指标计量单位适当

指标数值应根据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性质的不同和数值的大小,采用不同计量单位。当各行的计量单位不同时,在横行标题后专设一栏,分别标写各行的计量单位。如果各栏的计量单位不同时,则各纵栏标题的下方或右侧标写相应的计量单位。当表中指标数值都按同一单位计量时,则在统计表的右上角标写计量单位。

5.同栏数字对准

表中同一栏数字,应对准位数,要有同一的精确度。如果缺少某项数字时,用符号“…”表示;当不存在某项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6.采用“开口”表式

统计表左右两侧不划纵线,一般采用“开口”表式。

7.说明资料来源

统计表的资料来源以及需要附加的说明,可以写在表的下端,以便查改。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